不少新手爸妈把宝宝抱来看门诊的时候,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:“听说激光会烤出水泡,孩子这么小,皮肤嫩,真的能扛得住吗?”其实站在儿科皮肤科的角度,我们把308准分子激光当成一种精准的“光笔”,只照白斑区域,把高能紫外光控制在1平方厘米以内,理论上热量都被局限在目标皮层,对旁边的好皮肤几乎零影响。
之所以偶尔在门诊看到水泡,大多是因为剂量设定偏高、重复照射间隔过短,或者宝宝当天比较闹,光斑位置稍有偏移,皮肤来不及散热导致轻度灼伤。出现像针尖大小的透明水疱,我们把它归为一级水泡,属于可控范围内的炎症反应,只要不再追加剂量,孩子的皮肤恢复速度往往比大人快,三到五天就能结痂脱落,家长不必惊慌。
在每个月的复查里,我会把爸爸妈妈拉到一旁做“安全题”回顾,最常被忽略的三件事:第一,觉得宝宝皮肤白白得慢,就擅自把家里的小白机加大到成人剂量;第二,频繁在网上买二手或家用仪器,没有专业测距仪和能量表;第三,孩子皮肤有痱子或湿疹时仍坚持照光,导致光敏叠加。防护不复杂,做好三点就能降低九成风险:让医生每次量皮下红斑反应量表,确定个人最大耐受剂量;照光前一晚给孩子涂一次温和保湿霜降低敏感度;照射当天穿纯棉连体衣,减少摩擦。
假如真的起小疱,家长第一步先放下焦虑情绪,否则宝宝一哭一闹,体温升高,小疱会扩大。建议把冰箱里冷藏的生理盐水倒在干净纱布上湿敷十分钟,给皮肤降温和舒缓。第二天回门诊复查时,我们会根据红斑程度微调下次剂量,既保证效果也让皮肤休养生息。
三个月到一岁之间的小宝宝皮肤屏障最薄弱,出汗多、皮脂分泌低,照光时我会改用最低起始量,然后让孩子趴在妈妈怀里,边吹安抚奶嘴边完成照射,整个过程也就几十秒。照完光立刻给一张一次性医用冷敷贴,十分钟内降温,再轻按一层无香精婴儿保湿乳锁住水分。家长回家观察白斑区域颜色变化时,可以用手机每周拍同一角度、同一光源的照片,下次就诊时连时间水印一起给我看,比口头描述精准得多。
部分家长问我能不能联合抹激素药膏,加快白斑复色。这里要提醒,皮肤的厚薄与体表面积比例和成人不同,激素浓度要求极其谨慎,到底用还是不用、用哪一种、什么时候停,最好在专科平台上连线复诊,让经验更足的医生在线实时评估。
在日常饮食上,只要孩子没有明显过敏史,不需要刻意忌口所有“发物”。反而缺乏微量元素的病例更常见,比如缺锌、缺铜,导致酪氨酸酶活性下降,色素沉着变慢。家长可以在儿保科抽血查一下微量元素,根据结果做轻度调整即可,切勿自己开高剂量补剂。
随着孩子长大,户外活动多了,防晒就成了绕不开的环节。我给每位宝妈准备的小窍门是:选择UPF50+的宽檐遮阳帽,帽檐宽度大于七厘米才能遮住面部白斑;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之间尽量在阴凉处玩耍;外出半小时以内可以用物理防晒霜,成分以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为主,低刺激、易清洗。
最后,给大家一颗定心丸:在本院回院随访的0-3岁小患者中,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308光敏计划配合家庭护理,真正出现二、三度水泡需要用药的病例占比不到2%。与其担心“会不会起泡”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规律复诊、情绪管理、均衡睡眠上。孩子的心情放松,家长的情绪平稳,就是给治疗插上了加速器。任何突发状况,都可以点开线上咨询窗口,上传照片,医生会手把手教你现场处理。
有码不扫,何以扫白斑
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,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!